本页是<宜昌第七中学>介绍页面,非官方站点,只为广大网民快速查询提供帮助信息

宜昌第七中学

阅读:132 页面更新时间:2016-07-07 14:13
单位介绍
1956年,宜昌市第七中学开始创建,选址在宜昌市郊区北山坡,它是新中国诞生后完全由宜昌市政府兴建的所中学。校名为“宜昌市第六中学”。
1959年,更名为“宜昌师范附中”。
1962年,正式定名为“宜昌市第七中学”。同年被湖北省教育部门、宜昌市教育部门确定为全湖北省的一所九年一贯制的完全中学。
1964年,改为完全中学。
2006年,之后通过审议改为只办高中,原初中部全部转移至宜昌市十四中。
指导思想
今后十年,学校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是:以邓小平理论和“三个代表”的重要思想为指导,全面贯彻教育方针,全面推进素质教育,坚持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,以深化学校各项改革为动力,积极探索,大胆创新,努力提高整体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。
总体奋斗目标
用十年(2004――2013年)左右的时间,把学校办成市级学校和特色教育在全省有影响的学校。
具体步骤
步:用五年时间(2004――2008年)左右的时间,把学校办成高级学校。
第二步:再用五年时间(2009――2013年)左右的时间,把学校办成特色教育在全省有影响的学校。
主要措施
今后十年,全校工作的基本思路是:突出一个“中心”,落实两个“坚持”,抓好三个“工程”,实现四个“提高”。
一个“中心”:全校一切工作以教育教学为中心。
两个“坚持”:一是坚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,使学校沿着正确的办学方向健康、快速、持续发展。二是坚持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,创新教育教学体系的办学模式。
三个“工程”:一是名师工程,即通过教师的创造性教育,让全体学生掌握学习和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,努力创一代名师。二是名生工程,即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,使更多七中毕业生得以进学校深造,在全省性、全国性大赛中取得好成绩。三是名校工程,即大力推进素质教育,创建现代学校制度,强化校风建设,不断提高办学水平,创建学校。
四个“提高”:一是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,二是提高后勤保障能力,三是提高整体办学效益和水平,四是提高学校的声誉和度。
措施
按照上述工作思路,实际工作中主要采取以下措施:
1、加快校园基本建设力度。积极争取政府财政投入和政府支持,多渠道筹措资金,力争五年内全面完成新校园总体规划。
2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。引导和教育全校师生切实转变教育观念,高兴创新的旗帜,建立和健全素质教育的引导机制,运行机制和评价机制,力争在3――5年内形成具有七中特色的素质教育体系。
3、坚定不移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、运行机制和改革,教职工竞争上岗能进能出,干部能上能下,对为学校发展作出贡献的有功人员进行重奖。
4、支持“以勤立校、从严治教、育人为本”的宗旨,确立“科研兴校”的思想,调动和发挥全校教职工的联盟才智,群策群力,共创辉煌。
5、切实抓好教师队伍建设,采取相应政策支持教师进修,鼓励教师通过自学等途径获得高学历(硕士),增强学校凝聚力和发展后劲。
6、加快学校教育现代化进程。通过硬件投入和软件开发,一方面使学校教学设施、设备现代化,另一方面使教师掌握好现代化教育思想和现代化教学手段,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。
7、加强自身宣传和对外交流。通过各种途径完善宜昌市第七中学形象,提高社会度。
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,加强校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,坚持和发扬好的教风、学风、班风和校风,形成浓郁的校园文明气息。
8、扎实搞好后勤管理和服务,不断提高师生校园生活的质量,建立和完善学校发展的现代化后勤保障。

免责声明:
此页是生活办事服务信息。
如涉及内容、版权等问题,请在30日内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!点此纠错或删除此信息

单位资料
单位地图